据《劳动报》报道,当前,中国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对企业而言,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驱动力来谋求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对一线职工而言,以工匠精神为指引,精益求精、勇于发明创造,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创新理念在上海电气集团不断渗透,各企业在鼓励普通职工发明创造上不遗余力。得益于此,员工“智造”的效果也日益显现。
从“没想法”到“搞发明” 80后小伙儿初尝“智造”之甜
2006年底,来自山东省聊城的葛小川从技校毕业,随即作为商务工进入上海锅炉厂,从事探伤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
“最开始的时候,没什么想法,除了跟着资历深的老师傅学习,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当一名制造业工人,对葛小川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至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人,十年前的他并没有想得很清楚。
一晃近十年过去,用葛小川自己的话说,这些年里“小到换灯泡,大到修设备”除了踏踏实实工作、学东西,也没做出什么具有突破性的事情。要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对探伤设备的一无所知,到如今在设备故障后能清晰地分析故障,已经掌握了探伤设备的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此同时,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思维也渐渐活跃起来。
2015年,公司的一个项目需要进行室外拍片工作。然而,由于工件的结构比较复杂,拍片工作人员在对X光机与焊口之间对焦距的时候很困难。从同事陈林口中听到这个问题,葛小川脑中便闪现出一个想法:“做个激光的东西不就行了”。想法得到认可后,葛小川花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设计、改进,成功做出了激光对焦点装置。
在葛小川看来,这只是一个小改进,能让事情做得更方便就达到目的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这个“小改进”成功申报后成了一项发明专利。“就这样就成发明了?”葛小川意外之余,也兴奋起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学东西很慢,理论方面很弱,就动手能力还比较强。有了这次专利的鼓励,我感觉有点自信了,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很多小东西都还没做呢。”
让智能化的机器更聪明 20余年实战经验迎来“智”变
一个人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作为上海汽轮机厂首批选聘的首席技师,汽轮机车间立车组总领班庄秋峰可谓是厂里的明星人物。事实上,这些创新发明是基于他二十年的车床实际操作经验的一场质变。
1994年庄秋峰刚刚进厂时,车间里还是普通的立车。此后,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变成了智能化的数控机床。焕然一新的设备能大大减轻工人们的劳动强度,然而车间里却并没有熟悉编程技术的人。没人教,每人带,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在技能提升、经验累积的同时,庄秋峰脑中储存的问题却也越来越多:“怎么通过技术改进,降低人为失误引起NCR(不合格项报告)?”“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机器自己去做判断,从而防止差错?”
“发明专利不是一天两天想出来的,平时工作的时候碰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存在脑子里慢慢想,有了想法之后再结合实践一步一步把它实现出来。”在庄秋峰长期的思考和摸索中,“一种槽型的加工方法和系统”、“一种基于数控机床的刀具补偿参数的校验方法和系统”、“一种基于特征的数控立车参数化加工控制方法及系统”等发明专利和著作权在近两年中接踵而至。一名年轻的学员在跟随庄秋峰学习一段时间后说:“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原来数控编程不仅仅是用来加工零件的,编程还可以排故、做警报。”
在庄秋峰看来,在制造一线进行创新发明,并非冲着一纸专利本身,而是为了投入应用,其作用要体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上。以此为目标,他探索的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在应用中提高加工效率约30%,减少立车NCR80%,因人为疏忽造成的NCR降低至零,提高了刀具寿命,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产品的修复成本,增加了利润率,估算每年因此为工厂节约成本达100万元。
专利转化职工可享提成 员工“智造”有制度护航
在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有一堵专利墙,整齐排布的一块块铭牌上刻着授权专利简介和专利人名。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另一项传统:以员工名字命名革新成果和发明。
“这体现的是企业对创新人员的尊重。”公司原工会主席姚恒新说。从2008年开始,该公司建立了以“双创践行”为核心的改进与创新体系。运行至今,创意提案累计达到1.5万条,实施6300条,创造财务收益9105万元,专利授权169项,51个项目荣获上海市级以上奖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改进与创新体系所包含的激励制度。据了解,双创奖励覆盖创意提出到实施全过程,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大类。其中,物质奖励方面设置了参与奖、优秀提案奖、创意奖、成果奖和专利奖,分别给予获奖者积分或现金奖励,此外,对于形成的专利,从提出、申请、授权到实施等各阶段均有奖励,特别是对应用到批量生产产品的专利,还可按产品的销售量进行提成。而在精神奖励部分,则设置了徽章奖、专利墙,并形成以员工名字命名革新成果和发明的传统。
上海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指出:”我们要加大激励,让有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一线人员有激励、有获得感;让有工匠精神,踏实搞研发、做产品的技术人员有空间、有舞台;让有工匠精神,想干事儿、能干事儿的管理人员有奔头、有前途。我们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一切创造想法在上海电气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使一切创造才能在上海电气都能得到发挥和展现,使一切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在上海电气都能得到重视和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