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智能建筑企业下一座“金矿”

admin 29 2024-10-05 编辑

节能服务:智能建筑企业下一座“金矿”

  导读:节能服务是智能建筑企业下一座“金矿”。随着节能市场的不断升温,施耐德、西门子、江森、同方泰德等一大批智能建筑企业早已进入其中,推出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得节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日前,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名单。这是全国首次以节能服务公司完成的节能量作为惟一标准进行的排名。智能建筑领域的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等位列其中。

  其实,随着节能市场的不断升温,施耐德、西门子、江森、同方泰德等一大批智能建筑企业早已进入其中,推出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得节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利好政策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节能业的快速发展是从2010年开始的。

  2010年4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今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将获得减免税收、资金支持、会计制度、金融服务4个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1年1月,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业内专家指出,国家推出融资、财税等方面举措,解决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中的资金短缺等问题,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清除了一个重大障碍。

  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兴奋剂”。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502家增加到3500家;从业人员从11.3万人递增到37.8万人;节能服务项目投资额从195.32亿元递增到412.13亿元;年节能量从952.78万吨标准煤递增到1648.3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381.95万吨递增到4120.98万吨。

  按照《“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专家预计,节能服务行业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83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00亿元。到2015年,全国将形成20个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培育1000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国内外企业展开激烈较量

  国家对节能、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使节能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智能建筑领域的国内外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向这个领域,深耕其中。

  江森自控作为美国知名的建筑设施效益企业,着力为各种建筑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和措施。目前,江森自控正对纽约帝国大厦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后,大厦每年能节省440万美元,能耗降低38%。此外,江森自控将目光投向海外,其中国分公司承接了上海红塔酒店的节能改造工程。该工程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江森自控公司对酒店内部的照明、空调等进行改造,预计在今后6年,酒店的总能耗将降低15%。

  身处市场前沿的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开始在这个领域暗暗发力。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泰德”)作为国内智能建筑领域的领头羊企业,相继在节能领域推出楼宇自控、智能灯控等产品。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稳定性等多项指标与国外一线产品相比,已难分仲伯;与此同时,同方泰德还将自己的产品和集成技术运用于大型项目之中,先后承接了人民大会堂、解放军总医院、故宫博物院等标志性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国内的另一家智能建筑公司泰豪也针对新建建筑,提出新的节能改造模式。该模式是技术人员在项目论证期或者更早的时候参与其中,进行能源诊断,然后依据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新产品选型等。在建设期保证节能工程质量,在运营期达到节能目标之后,泰豪依据投资额享受融资回报,依据节能量获得相应的收益。

  同方泰德研发部经理夏益民表示,国内的节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时,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化。我们可以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深入的设计方案,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部门,对产品的结构、功能及时进行调整,为不同的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国内外企业为了抢占这个节能服务市场,在技术、服务等领域展开较量,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户。

  行业洗牌在即

  虽然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吸引了大批的公司介入其中,但是纵观行业的企业规模,小企业居多,有实力的企业凤毛麟角。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要为业主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供热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系统等多项子系统,这就需要其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此外,现在很多企业在节能改造时,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个项目从建设到收回成本,小项目需要2~3年,大项目一般都需要4~5年。没有实力的小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获得用户青睐,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能在行业立住脚。

  业内专家认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密集出台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机制。未来节能服务产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参与其中的企业加强技术能力、融资能力、风险应对能力、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化水平,从而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新型服务模式,为自身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节能服务:智能建筑企业下一座“金矿”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节能服务“支招”国内制造业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