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企业进入“低利润”时代?

admin 67 2024-06-10 编辑

电气企业进入“低利润”时代?

  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

  这恐怕是眼下多数电气企业的无奈心声。多年来,我国电气工业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批大中型企业脱颖而出。然而,伴随着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融资成本的不断高涨,电气企业利润普遍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前,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工行业总体保持产销量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出口贸易增幅显着,但由于行业内人工、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导致利润增幅逐月下滑。

  即使身处资本市场,多数电气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并不尽如人意。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A股电气设备行业的113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10.41%,实现净利润106亿元,同比降低7.76%。行业上市公司总体毛利率20.0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约0.74个百分点。

  产销两旺,利润却不升反降——这已成为阻碍多数电气企业持续发展的拦路虎。从全局来看,也势必对整个电气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电气上市公司2011年上半年报的披露,电气企业上半年的财务逐渐浮出水面。利润下滑、成本飙升,再次成为行业最为沉重的话题。不仅中小型电气企业的利润出现下滑,即使是国内龙头企业也未曾摆脱利润大幅下滑的噩梦。

  8月5日,平高电气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6月,平高电气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减少32.52%;净利润仅为125万元,同比下降98.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92万元,同比下降98.92%。

  “以价格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加之主要原材料价格攀升,人工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公司成本压力巨大,经营风险加大,经营效果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无独有偶,中国西电集团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0.8 亿元,同比降低 23.7%;实现利润总额0.7亿元,同比降低89%。

  利润下滑已成为业界的普遍现状。“近两年,行业的产能扩张了二成以上,但多数企业的利润较此前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利润下滑20%~30%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呼淑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跳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

  成本飙升

  “同2008年金融危机没活儿可干的状况相比,现在的形势是企业可以接到订单,但是经营利润相比去年却在持续下降。”江苏某电气制造企业负责人曾不禁感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据显示,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内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整体毛利率已经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以变压器行业来说,10年前其平均利润率为22%,而目前大概只有5%~6%。

  然而,同利润下滑呈现明显对比的却是设备行业景气度的持续看好。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11年上半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中显示,2011年电工行业上半年产销增幅都在31%左右,快速增长特征明显。1~6月,工业总产值20372.21亿元,同比增长31.40%,工业销售产值19724.33亿元,同比增长31.05%。

  缘何产销两旺,利润却持续下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部分企业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铜铁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企业经营利润下滑的重要动因。

  众所周知,在我国电气工业中,多数领域属于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对于钢材、铜、铝等原材料的需求量极大,其中铝、铜、硅钢片等原材料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变压器、中小型电机等基础电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例如,在电线电缆产品中,原材料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在变压器产品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超过了70%。因此,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极大增加产品成本,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利润。

  同时,由于大型设备都是提前签订生产合同并约定价格,生产企业只能依据合同开工生产,同时保证按期交货,产品价格几乎不可能提高。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同时挤压处于中间环节的电工行业,最终导致了电工行业 “有市无价”,身处虽然产销旺盛、但利润率下滑的尴尬局面。

  以铜价为例,上海期货交易所2010年6月的加权平均价是53077元/吨,今年6月是67700元/吨,上涨了27.5%;此外冷轧硅钢价格,以武钢产30Q130牌号为例,2010年6月为19800元/吨,今年6月22000元/吨,上涨11.1%。

  据业内人士计算,国内硅钢涨价10%,将使变压器成本提高3.8%;铜、铝涨价15%,对变压器的成本影响分别为4.2%与4.5%。加上能源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推动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事实上的‘通胀’形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缓解。电工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会越涨越高,虽然偶有回落,但原材料持续涨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北京三联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宗昌表示,目前企业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没有什么高招,惟一的做法就是减少自己的利润。他说,在原材料猛涨的形势下,能够维持的厂商就是胜利者。

  此外,人工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企业资金缺口的加大。近年来,由于产业梯度转移、新生劳动力就业观转变以及企业所在地生活费用上升等因素,引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严重用工荒,使企业必须用大幅度增加工资的方式才能把人留住,造成企业劳动力成本大涨。据统计,今年,我国企业最低工资平均上涨了26%,工人工资普遍上涨了15%~20%。

  “为了能更好地留住工人,企业现在纷纷提高福利待遇,这也进一步摊薄了原本微薄的利润。”据长江电气集团总裁薛文锋介绍,该公司一名计件工人的工资从去年上半年的2100~2200元/月,涨到了目前的2600~2700元/月,保险费和加班补贴等费用也比去年有所提升。薛文锋测算了一下,杂七杂八的用工成本加起来,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30%。“其实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整体销售情况不错,总产值同比上升了30%,但利润却同比下降了5%。”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介绍,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截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新增信贷额减少了486亿元,但是包括电气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户数却增加了两万户。“僧多粥少”的局面继续延续,导致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利息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再一次被推高。

  赔本赚吆喝

  要想从上述困境中走出来,表面上答案似乎也非常简单——面对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能否通过产品涨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压力?

  然而,对于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而言,产品销售价格却难以合理提升。其实早在2005年,面对日益飙升的原材料价格,国内145家变压器企业就曾聚首贵阳,意在形成“价格同盟”,宣布从当年4月1日起,变压器产品价格全面上调,最高上调30%。

  不过,这个被业界广泛关注的“价格同盟”却在不久之后消无声息的瓦解了。据知情人士透露,变压器价格同盟的瓦解是由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型变压器企业首先撕毁协议,率先在用户招标中压低产品价格。

  “伴随着近年行业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压价竞销的情况相当普遍,已有部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亏损严重。”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此过程中,用户部门在电力设备招标中实行的最低价中标原则,无疑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的最低价中标原则是值得商榷的。用户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追求最低价,只能扰乱设备市场的竞争秩序,企业为了中标不惜一再压低价格,产品的质量也很难保证。你能想象一场招标下来,最后产品中标价仅是原材料价格?!但在一些国家重点工程中,部分企业为了业绩,即便是这样‘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很多企业仍然蜂拥而至。”国内某龙头输变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

  目前,我国《招标投标法》的立法本意和基本原则是合理低价中标,其中明确规定中标者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对于低于成本价的投标竞争,我国法律法规还有一系列禁止性规定。

  对此,部分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力设备领域招投标中,虽然低于成本价的投标竞争并不多见,但由于近年来企业数量众多,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参与竞标时经常压低产品价格,即使这些企业最后未能如愿中标,却也扰乱了整个价格体系,导致最后中标企业很难再具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产品价格被压低后,下次同类设备再进行招标时,部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压低产品售价,这也是导致电力设备行业,特别是部分输变电领域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的又一重要因素。”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在呼淑清看来,低价中标无疑是导致行业利润下滑的因素之一,但多年来行业内由盲目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业内的无序竞争才是更值得业界警醒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投资门槛低,致使大批企业涌入,造成行业内的企业过多过滥。据了解,目前仅电力变压器的生产企业保守估计就超过千家,电线电缆行业内的大小企业更是达到近万家之多。生产能力超出了市场需求,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门槛低,不仅使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必要手段是作坊式的企业得以混迹于行业之中,成为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产品的产生源头,并凭借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也最终导致了行业利润率的下降。

  市场收紧

  多年来,电力设备行业属于靠投资拉动的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国家重点大型项目的逐步落实,投资放缓也逐渐影响到电力设备企业,其实不乏几家大型龙头企业。

  根据特变电工披露的2011年上半年报信息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2.22%,同比减少0.40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且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宽幅波动,公司经营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中,变压器营收下降较快。今年上半年,特变电工变压器实现营业收入43.40亿元,同比下降14.25%,主要系电力投资放缓、市场竞争激烈所致。毛利率为26.83%,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输变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所致。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就输变电产业而言,未来一次设备高压和中低压的景气度将分化明显。

  究其原因,近年来主干网(220~750千伏)建设已比较完善,投资速度趋缓。数据显示, 2011年1~6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 1290亿元,同比增长6.26%。但220千伏及以上的主干线建设投资已经趋缓,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的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为 8933万千伏安,同比减少 860万千伏安。

  同时,如特变电工、平高等企业,此前一直受益于特高压工程,但今年上半年特高压交流项目的审批工作推进较慢。尽管国家电网年初工作会议上力争7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获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仅锡盟—南京、蒙西—长沙、溪洛渡—浙西、哈密—郑州这四个项目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条,获准开展前期工作,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输变电企业的业绩。

  在变压器和开关等设备领域,由于生产交付相比订单获取的时点有滞后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当期利润的下滑。“2010年上半年集中实现销售的大型工程合同多为2009年签订,当时的产品数量和价格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 201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的订单主要集中于2010年下半年获得的订单,当时的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变压器、开关等产品的单价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员张雷表示,从发电端来看,目前五大发电集团亏损严重。新能源各子行业呈现分化态势:风电行业整体高增长暂告一段落,行业竞争加剧和融资成本提高,使公司业绩普遍呈现下滑态势;光伏行业仍处于存货消化状态,上半年呈现收入继续增长,但是盈利能力下滑的态势;核电审批重启的时点仍需观察;水电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主力。“输配电端一次设备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企、财务费用激增以及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压制下,营收和利润继续下降。”

  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现状,业界有专家认为,电工行业应改变过去“重份额、轻利润”、“追求规模效益”的观念,重视提高企业的利润。

  有专家表示,企业要摆脱当前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所带来的困境,一定要掌握行业的技术动向,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使之具备能在下游客户产品开发阶段就能参与进去的能力,实现与客户同步设计、一起发展。要具备完善的产品研发硬件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产品可靠性的评价手段和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有条件和优秀的企业竞争。

  对于当前出现的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电工行业广大企业要理性看待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改进工艺和产品设计、加强企业生产管理、努力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消耗,尽力消化涨价因素;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专家观点

  魏 杰:从现代制造业中寻找突破

  最近中小企业遇到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融资难和融资成本上升;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成本上升很正常,问题就在于这种成本上升是否能够通过价格上涨进行转移:如果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可以通过销售价格上升转移的话,就说明经济没有问题;反之,如果这两个成本上升不能转移到价格上,造成了对企业利润的侵蚀,这就说明有问题。

  这个问题不只中国独有,历史上好多国家都出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因此经济学对此也有研究。从过往经验来看,大体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办法是国家出面通过减税和金融创新的方式,化解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压力,以便在两个成本仍然上升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水平。中国会不会这样做?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只是丰富了融资渠道,适度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融资成本却没有降下来;另一方面,减税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个税起征从3000元的基础上提高500元,就折腾了很长时间,更别说这么多中小企业的大幅度减税了。这也就是说,国家在短期内不可能通过金融创新和所谓的减税来缓解企业成本压力,这个出路已经被堵住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企业自救。企业可以通过经营结构的调整实现自救。传统制造业已经开始逐渐调整,企业的经营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美国大量中小企业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波音公司后面实际上跟着四五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稳定发展,而不是三五年就破产,不是靠生产最终产品,而是生产大公司的配套产品。当前,中国的结构调整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关键是如何切入,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企业自救的方法就是技术创新,全世界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最近研究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发现这实际上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同样也有赖于国家行为。从上述历史阶段走过来的一些国家的研究表明,其原因正是国家有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之后才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有两个支撑点,一是实验型经济,二是人才。特别是实验型经济,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判断“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创新的重点在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这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总之,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我历来都是审慎乐观的,问题总能解决,但调整是必要的。

  冯 飞:重点解决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机制和成果转化

  要明确产业的技术创新“由引进向自主”、“由模仿向原始”、“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方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形成新型的产业高端共性技术的供给机制。建议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高端共性技术供给新机制,整合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等,形成开放式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政府资金重点支持这些开放平台的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类科技项目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大对技术中试、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对消化吸收环节的投入比例。三是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激励机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制度,鼓励企业开展长期性、持续性的技术创新投入。

  秦志辉:中小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企业经营已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那么,企业可选择的方式无非两个,一是降低成本,保持利润空间;二是转型。在当前,为了适应我国宏观经济转型这么一个背景,更多的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和加强培训这些企业管理的基本面上下功夫,只有向管理要效益。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国学邯钢,邯钢在钢企里面是小企业,为什么学习邯钢呢?邯钢更多的就是靠管理力实现浮财的聚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过去30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靠要素投入式的发展,因此到今天必须靠精细化管理,靠技术创新解决问题。对于小企业来讲,进行技术创新是不是一个高不可及的问题呢?小企业对市场感受更真切,创新的回报也比大企业要积极,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创新要做有心人,要发现市场的需求,要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有比较就有差异,有差异弥补好了就是效益,发现了需求要想办法满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追求简单专一和卓越地位,这又会带来企业创新的巨大变化。产品小差别,市场大差异。企业一定要认真体会市场需求的变化、需求点的所在,有针对性的组织资源,在产品、技术、营销和客户体验方面给予创新和推动。

  叶 檀:钱不缺 缺好企业

  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黄金价格上涨只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一个标志,事实上其他的标志还非常多。

  比如说内外贸易数据的变化,比如说用电量依然居高不下,比如说所有的企业的成本都在上升。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告诉我,未来中国只有一类企业可以生存下来,这样的企业必须具备两个素质:一是当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到1比3的时候,企业依然可以生存;另外一种是等到企业的扫地阿姨平均工资都涨到3000元的时候企业仍然能够生存。

  很多人想问做中小企业有没有前景?我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一定要认清这个形势,如果认不清这个形势,就会受夹板气,永远过不上好日子。如果做传统的代工企业,赶紧去跑马圈地,西部地区的政府白送给你地的情况还有。你如果仍想待在东部地区,那就要跟资本市场结合,跟资本市场结合才有溢价,才可能有相对廉价的资金链。未来中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将不是银行,而是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渠道就是两大权,一是债权,二是股权。企业只有搭上这两个顺风车,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

  事实上,我认为,现在不是缺钱,是缺好企业。企业家真正把企业做好了,让所有的PE都蜂拥到你这里,给你的价格是20倍的溢价,就起码可以过上几年好日子。只要企业的产品足够好,在未来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电气企业进入“低利润”时代?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高铁盛宴下的较量 中国南车再提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