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加速落地 智能制造将涵盖多领域

admin 66 2024-07-16 编辑

支持政策加速落地 智能制造将涵盖多领域

根据工信部的年度工作计划,今年我国将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此,将新遴选超过100个试点示范项目。业内人士指出,多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将对发展智能制造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得以实现,制造业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制造业升级的最优方向

记者日前从工信部获悉,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年内遴选的项目将超过100个,大大高于2016年和2017年的水平。

此外,还将加大智能制造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应用,促进智能制造的进一步落地。

业内普遍认为,一系列智能制造政策和相关推动措施的出台已产生了积极作用,正在加速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这不但确保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也让智能制造成为全新的产业机遇和经济发展动能。

政策体系成型

根据工信部的年度工作计划,今年我国将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此,将新遴选超过100个试点示范项目,开展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同时加大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的力度。

根据《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有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在2025年前,我国将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技术也得到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潮流,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多数制造业企业都表示,多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将对发展智能制造起到促进作用。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到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另有多家券商研报认为,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得以实现,制造业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试点示范持续扩围

作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措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从2015年启动以来一直都备受各界的关注。从2016年和2017年的情况看,目前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2016年我国遴选了60多个项目,2017年遴选了97个项目。根据工信部的计划,今年的试点示范工作不但会持续推进,遴选项目也将再度扩超,项目总数会超过100个。

业内预测,今年的试点示范遴选,除了会继续涵盖上述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外,还有可能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等传统行业选择相关项目;此外,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领域的智能制造项目也会入选。

2017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新疆等25个省市区的97个试点项目入围,涵盖了石化、钢铁、航空、汽车、制药、新能源等多个制造业领域。据工信部介绍,为了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落地,将加快上述项目的部署,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在各行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形成后续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从2017年入围项目的具体内容看,试点示范项目涵盖了众多制造业领域,不但包括石化、钢铁、有色、汽车、制药等多个传统制造业产业,还涉及到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未来工信部还将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今后一个阶段陆续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同时还将以试点示范等措施,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力争形成一批融合发展行业的优秀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将成增长新动能

随着各项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各界已形成共识,智能制造在未来制造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其除了可以带动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外,还将创造新一轮产业机遇。多家券商研报就认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最优方向,而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政策助力下,智能制造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中长期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领域,同时还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增长的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一方面,智能制造涉及到了集成电路、自动控制、新一代通信技术等众多领域,其发展势必将促进这些信息技术子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能制造将最终应用于制造业,因此会对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个性化制造、自动化等制造业领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并重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趋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出席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代表们紧跟时代趋势,积极提出了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等多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国家命题。他认为,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实现“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又需要“智能服务”。

徐冠巨提到的“智能服务”,指的是供应链服务体系。徐冠巨说,目前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原因,除了技术水平以外,从当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现状来看,供应链服务体系是一大显著短板。

因此,他建议称,政府和企业要与“中国制造2025”同步,培育一批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国家以及各地区、各行业,都要齐心协力支持平台型龙头企业组织与协同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集企业高效协同、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为生产制造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系统化的生产服务解决方案。

徐冠巨说,政府要鼓励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务”联网,引导并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将孤立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高效率、系统化的服务与支撑。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彤则在议案中提出,建议工信部支持邯郸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王立彤提出这一议案的契机是在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王立彤认为,这一文件为更好地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带来了国家机遇。

王立彤在议案中表示,邯郸市具备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并在议案中分析了邯郸独有的优势和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智能装备产业取得突破,新材料产业发展强劲,军民融合产业特色,创新平台支撑有力。这些条件都为邯郸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政策环境。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和徐冠巨、王立彤一样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她建议,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要积极培养大国工匠人才。

张桂平提出,首先要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职业技术院校;二是建立并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培养、培训体系,对职业院校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放宽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鼓励外聘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四是打通由专科起步的职业教育继续至本科、硕士、博士的深造路径,促进职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不同层次工匠人才的需要。

支持政策加速落地 智能制造将涵盖多领域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直击两会热点: 抓住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