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办第六届中日环保节能综合论坛,是中日新能源汽车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中日之间的民间合作交流也持续升温,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公司都对外宣称,将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引入中国并本土生产,加大了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力度。
许多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到中国来寻找机会,自动化市场同样可以分一杯羹。我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多家日本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交流内容涉及到动力电池、充电接口、超级电容、控制器、电机、电动附件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家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是从日本引进技术、设备或合资经营的。中日企业之间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的合作研究、技术引进等也在进行之中。
定义新能源汽车
目前,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出于管理和出台鼓励政策的需要,在已经出台的有关文件中,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主要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二个政府管理部门为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并主要使用新型能源符合汽车标准法规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第三条:“本规则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目前,政府部门、汽车行业和社会各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由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组成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2010年7月,国务院将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确定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预示着中国电动汽车时代已经到来。
“十一五”以来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和发展清洁汽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
2009年2月5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下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选择深圳、杭州、合肥、长春和上海5城市(后追加北京市)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按计划,在2010~2012年间,中央财政将对在这6个城市中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给予补贴,并要求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借此来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大投入。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能源汽车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草案)(2011年~2020年)》也开始对外征求意见,有可能在2011年出台。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4月1日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改变之前对于汽车零部件的放开政策――明确规定:鼓励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但是外资股比不超过50%。本次被划定的“关键零部件”涉及广泛,包括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离膜、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控集成、驱动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助力转向、怠速启停等。该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电动车零部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