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定:大学生自动化大赛的收获和建议

admin 34 2024-08-01 编辑

陈立定:大学生自动化大赛的收获和建议

  今年的“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即将进入决赛期,大赛已经走进第八个年头,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笔者曾亲身感受过大赛,作为面向院校和学生的自动化大赛,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去听听院校方面是怎么看这个比赛。

  陈立定,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今天的访谈对象。华南理工曾经承办过第二届大赛,陈教授亦组织过17个参赛队伍参加过7次大赛,还多次担当评委。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受访对象。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陈立定

  中华工控网:华南理工曾经承办过大赛,在您看来,举办这一大赛的社会意义有哪些?

  陈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在2008年7月29日至8月2日承办过第二届“三菱电机自动化”杯第三届大学生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大赛,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化制造业的程度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我国目前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率还相当低。为什么呢?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缺乏高水平的自动化应用开发和使用的技能人才!这条腿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自主创新产品的制造、我国制造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就都面临困难。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石,高水平的自动化技能人才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培养高水平的自动化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当务之急。这也正是三菱电机自动化公司洞察了我国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空间,联合全国各高校等院校在不同的地区主办大学生自动化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大赛的背景原因。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大赛在全国各地的制造企业、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广泛开展,将引起制造业、教育界对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极大关注,特别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以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机器换人”行动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大赛还将“重视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的观念向全社会推广,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放宽视野、投身于自动化技术创新设计和应用的学习,促进高等院校在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对促进我国其他类别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而且,通过自动化大赛,形成的一整套“政府引导、校企联合”的机制,对激励、促进我国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也是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菱自动化杯大学生自动化科技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大赛决不能仅仅看作一个公司的产品推广性活动,我们更应该把它理解为通过每年大赛的大赛活动可以将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的兴趣、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加强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落到了实处。

  中华工控网:您曾经组队参加过大赛,大赛对参赛学生能带来哪些帮助?

  陈教授:我一共组织过17个华南理工大学的参赛队伍参加了七届大赛,参赛人数共55人,每次参赛后我们都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收获,总体来看,大赛对参赛学生带来的帮助主要有:

      1)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

      2)自主学习潜能和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3)对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

      4)自信心增强,敢于应对挑战和自我展示;

      5)理论与实际结合,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6)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更深刻,继续深造或就业目标更明确;

      7)通过大赛的校际交流看到了兄弟院校的长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学校的优势;

      8)结识了新的同行朋友,了解到了自动化产品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我之所以概括这几点,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参赛队伍的形成及活动过程。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985高校,学校特别注重通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对实际应用的教育不是特别多,学生主要依靠课外科技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每年大赛通知发出,学生们就会立即自己组队,为了队伍能够顺利参赛,每队的负责人寻找2到3位不同特长和专业的同学合作,然后根据大赛的内容要求构思自己的参赛初步方案,分工查找和学习相关的技术,并完成本队的参赛方案,遇到问题请求老师给一些建议,过程大约两个月,我们组织三位老师对所有自行组队的参赛选手进行一次答辩PK,老师进行点评,并由所有报名选手给各个队伍评分,前两名的队伍才能真正报名参赛。一旦报名成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给出修改意见,一般要进行3次左右的修改,形成参赛最终方案。我们衡量方案可行性标准有三个,第一有较好的创新性和适当的难度;第二可以自己制作完成;第三制作过程中材料费尽可能的低。大约6月底学生本学期的考试结束,学生开始采购制作参赛作品,制作过程中老师对工艺进行指导和进度的督促,其它由学生自行处理,碰到问题和指导教师一起协商解决。参赛出发前带队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份参赛注意事项后,学生自行带作品前往参赛地点参赛。

   这些年我们对参赛选手赛后的去向进行了跟踪调查,55名参赛选手,共有26名(其中8名破格,4名继续博士研究)推免到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有21名在Siemens、AB、ABB、Schneider、三菱电机、台达、华为、中兴等著名公司工作,其他在设计院、卷烟厂和自来水公司工作。很显然这些参赛学生是未来职场的受益者。

  中华工控网:您多次担当评委,您如何评价这几年来,参赛高校学生的整体表现?他们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哪些可以改善之处?

  陈教授:参赛学生大多都是来至各高校的优秀学生,并且得到了高校的重视,所以学生整体表现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特别值得肯定是应用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参赛的作品涉及数控机床、包装、矿山、纺织、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的技术创新应用,这些创新应用对各行业技术应用不断总结技术,改变自动化设计,挖掘工控产品技术的更深层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工控技术产品行业交流起到了显著的传播与创新意义,为工控产品的技术创新应用和技术设计改进提供了真实鲜明的案例与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三菱电机为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至于值得改善的地方,毕竟这些参赛作品大多都是出自学生创新设计,不够完美也是正常的,但作为技术应用的作品首先必须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成本,大材小用,成本过高是今后学生在创新设计过程中,我们指导教师必须特别注意改善;另外作品的后续真实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比赛而比赛的作品其存在的价值不大。

  中华工控网:今年,三菱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已经第八届,您对大赛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陈教授:大赛至今已经是第八届了,这本身就说明了大赛自身的价值所在,对未来大赛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值得考虑:

   第一,大赛可考虑吸收一些企业队伍参赛或邀请一些企业人士观摩比赛,一方面可以展示企业的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实际工业应用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发现人才和吸收优秀作品作为企业未来的新产品开发。

   第二,大赛的评判标准上可以考虑作品资金投入问题,“高富帅”的作品肯定会获得好的成绩,但考虑到各参赛队伍的公平参赛及大赛的可持续性,参赛作品应重点考虑其创新性和创意的展现。

   第三,要注重作品的后续和成果转化,每年大赛优秀方案进行详细资料和部分参赛选手的参赛感言收录编排后出版后在新的一年比赛中向参赛队伍和观摩者赠阅;对成果转化成功的作品加强宣传力度。

   后记:事实上,这些年来,各种面向高校的大赛已经成为了许多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用陈教授的话说,大赛“将引起制造业、教育界对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极大关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放宽视野、投身于自动化技术创新设计和应用的学习,促进高等院校在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而学生透过大赛前前后后,提高了工程应用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作为主办企业来说,它除了是一个良好的市场活动之外,更能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显然,这是一个令多方受益的平台。不过,这种大赛要长期持续做好很不容易,“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迄今已经举办了七届,作为观察者,我们期望大赛在形式和内容上能与时俱进,在坚持与变化中让平台更加精彩。

陈立定:大学生自动化大赛的收获和建议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成本技术挡道 煤炭“低碳化利用”去向何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