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智能科技装备上,“机器人革命”得到深入探讨。
“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体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赵杰指出,我国机器人市场井喷时代已到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已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机器人产业要攻克关键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机器人对能源装备升级不可或缺
近年来,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能源装备业更是不乏机器人的身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能源装备自动化是利用先进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开发煤炭、电力、油气及其他能源行业的各种自动化装备。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机器人技术在油气领域运用的典型包括抓管机器人、自动修井机、自动铁钻工、液压钻机管处理机器人等,能替代人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提高安全性;运用到煤炭领域的自动制样系统,能按照程序自动完成一系列输送和制样过程,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电力领域,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的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新能源领域,ABB紧凑型高速机器人可处理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工作范围超过3米的大型机器人可处理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主要部件。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机器人革命”推动了机器对脑力劳动的替代,其影响不仅限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在于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下产品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使工业产品性能显著改善、产品功能极大丰富和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减,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技术缺乏导致机器人产业大而不强
据了解,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然而,机器人大国是否意味着机器人强国?
数据显示,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0%,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虽多,但占有的市场份额却不到10%。
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已达到一个历史最高点,伴随着我国企业对于机器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国际机器人巨头都将其未来市场定在了中国,然而绝大部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本土企业未掌握核心技术时,国外企业将产品高价卖给国内,而一旦本土企业开始掌握技术生产机器人时,国外巨头又纷纷恶意降价,寻求以价格战将我国机器人扼杀在摇篮里。缺乏科研积累、政府政策引导、盲目投资等,让许多机器人小企业苦不堪言。
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说,国产机器人与发达国家机器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产品质量和寿命上不去,国际品牌知名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不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所突破,“几年以后,我们估计又会重复一句已经变成陈词滥调的话,‘中国是机器人大国,但不是机器人强国’。”中国投资咨询产业咨询部副经理马楠如是说。
如何成为机器人强国?
“工业机器人一定要迎头赶上。要尽快提高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抢占市场先机。”王瑞祥强调。
针对做强我国机器人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指出,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的工业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据记者了解,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2013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今年3月,工信部又召开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为了使我国成为机器人强国,工信部确定了以下主要任务:一是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重点领域需求开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使创新资源和要素能够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明显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二是培育产业集聚,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为牵引,零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表示,对于机器人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来说,正面临着我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提高我国机器人整体实力,必须从产业链上下功夫,提升减速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水平,加强机器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此外,在2014年科学技术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大会上,联盟秘书长徐方表示,该联盟已经形成了从政府顶层设计到实际用户需求的政、产、学、研、用一套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联盟内成员将结合自身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并将技术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变,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促进机器人产业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