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国式探索在路上

admin 53 2024-09-27 编辑

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国式探索在路上

数字化魅力在决策层达成了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新时代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重点。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近日指出,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不断加速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

如何让数字化激发新业态、新模式落地,进而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是产业界需要认真探索的。中国工业报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没有原始创新只能跟着走”

当东西方工业文明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重构并融合各自的架构体系时,新一轮科技变革风起云涌,全球产业格局正酝酿调整。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工业互联网这个名词及其初始理念在2012年由通用电气公司提出,各国根据自身背景与特色,提出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模式、手段和业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6月中旬在工业互联网论坛上说。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分别推出工业云平台,并应用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全流程,推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持续变革。

日本也在这方面加紧布局。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宇辉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日立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也比较领先,包括几年前就上线的MES智能制造系统。目前,日立电梯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合作正在开发中。此外,该公司还开展了中国版“BIVALE”日立楼宇综合管理解决方案的技术合作。

不仅是产业界,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政府部门也都在积极谋划制造业的下一轮发展。尽管概念、路径不同,但目标相通,那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自身发展。

为此,中国正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时间窗口期,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坚定不移地推动制造业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

“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全面的广泛使用,也就是常常说的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这是生产方式革命。”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关锡友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工业迷失了计算机时代,但不能再迷失互联网时代。“没有原始创新,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

中国式探索在路上

面对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变革,世界主要国家竞相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把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也不例外,制造大国如何转型升级一直是一道时代命题。

应当看到,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明显,综合集成跨越难度大,缺乏有效解决方案,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对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互联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迎难而上合作共赢是很多中国企业家融在血液里的品格。沈阳机床和神州数码的合作就是一例。记者了解到,2015年,沈阳机床与神州数码共同出资完成了一系列智能制造业务布局,推出“智能云科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单位,智能云科不仅参与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开发和制定,同时,该平台也是首批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可信云认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急先锋。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云科首个集生产、科研、人才培养和展示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6月中旬在广东江门揭牌,该基地将以“工业互联+云服务+智能终端”创新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融资租赁业务为驱动,专注于机械加工行业垂直领域,配套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实现区域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双创。

在关锡友看来,工业互联网大规模应用需要四大要素:首先要有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和广泛的实践;二是人才储备充分,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要高;三是必须以工业大国作为基础;四是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一个变革的转型期,有迫切转型的需求和动力。

作为国内首批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智能云科选取了卫浴、珠宝、3C等领域的自动化加工单元以及用于教育双创智能单机系统作为试点场景。这样的专注和探索与专家论断不谋而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看来,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

“不能用电子商务的理念做工业互联网。”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CEO郭为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提醒,工业互联网强调的是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其核心主要有设备的智能化、车间的自动化、企业的管理智慧化以及社会全生产要素供应的网络化等四个层次。

展望未来,关锡友告诉记者,沈阳机床用了十年时间,积累了技术自信,中国工业不再“缺芯少魂”。他认为,中国制造强国尽管面临很多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应该信心满满地拥抱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数字化浪潮。

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国式探索在路上

上一篇: 未来惯性环上料领域的发展将受益于3D视觉技术。
下一篇: 发展国产仪器 须排除人为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