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四届“能源·电力·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杜平 摄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能源电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能源、电力领域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什么特点?在第四届“能源·电力·发展”论坛上,能源、电力领域专家围绕“把脉转型中的能源电力增长”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展望转型中的能源电力发展趋势。
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兴起
中国能源行业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期将去向何处?能源变革能否撼动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的主力地位?谈到能源变革的走向,各位专家纷纷展望了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的能源变化趋势。
“新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能源供应将向分散生产和网络共享的方式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认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全球兴起,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仍将是世界能源供应的主力。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我国既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走低碳发展之路;又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集约、高效、清洁利用,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供求状况在未来能源变革中将出现怎样的变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主任郝向斌表示,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煤炭需求疲软、供求关系严重过剩、煤炭价格下降较快,煤炭市场景气程度仍然处于“深度寒冷区”,但种种迹象表明,煤炭市场已经朝着回暖的方向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认为,天然气作为较洁净的化石能源,其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将成为转变世界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桥梁。“天然气可以在某些领域代替石油和煤炭,包括工业燃料、交通运输和发电领域。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之路的现实选择和重要途径。”钱兴坤说。
根据能耗峰值调整能源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是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幅上升,对能源和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压力,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说。
杜祥琬认为,我国迫切需要正视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现实国情,合理安排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使“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国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走上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能源消耗由增长转为降低的拐点将出现在何时?对此,杜祥琬认为,综合考虑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内在需求和减排外部压力,“我国应将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设定在2030年之前,并依此调整我国的中长期能源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而我国煤炭产需出现峰值的年份会比这一预测略微提前,“从长远看,2020年前后,我国煤炭产需规模将会越过峰值。在2020年以前,我国煤炭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而在2020年以后,非化石能源的增量将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增能源需求。”郝向斌说。
王敏认为,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人均电力装机不到0.8千瓦,人均年用电量只有3500千瓦时,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8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速需保持在7%左右,相应的电源装机要达到20亿千瓦左右,全国用电需求还将保持一个较高水平。基于这样的预期,能源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必须满足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源电力行业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我们应当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能源电力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发挥电网“四个平台”作用
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王敏表示,电网是集能源输送、市场交易、优化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强智能电网为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高效率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平台。
“这种平台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王敏说,“一是高效输能平台。特高压电网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为能源的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的传输和利用提供了重要保证,有利于构建科学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输送瓶颈问题。二是安全配置平台。通过大电网接入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电源,构建多能互补的配置平台,既满足多种能源的接入需求,又可将风电等随机性、间歇性电源容量在电网总负荷中的比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三是经济运行平台。依托先进的大电网调度系统和合理设计的调度策略,实现风光水火联合协调运行,避免或减少弃风弃光弃水,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友好互动平台。应用智能化的配用电技术和设备,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负荷的友好接入和良好互动,使用户享受便利。”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国家频繁出现大停电事故,使一些专家对于电网管理、调度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表示,经过对1965年以来140次国际大停电事故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大停电的诱因是设备故障和自然灾害,系统保护等技术措施不当或处置不力是事故扩大的直接原因,而电网结构“先天不足”则是造成某些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至于管理体制分散、调度运行机制不畅则是多起大停电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而我国三十多年来从未发生大停电事故的经验主要可总结为两条:一是在技术上建立了可靠的电网三道防线,二是在体制上始终坚持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张运洲认为,只要把握好电网安全运行预防控制、实时控制和紧急控制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我国电网“三道防线”的控制策略优势,保持电网和调度一体化运行,我国大电网的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清洁能源驱动未来
以非化石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兵”,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长远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前景如何?对此,杜祥琬认为,我国能源结构长远发展将产生三个阶段:一是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阶段,二是2015年前后进入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10%的“能源多元结构阶段”,三是到本世纪末进入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90%的“非化石能源为主阶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杜祥琬表示,“从2010年到2030年这20年间,是这个转型期中的攻坚期,转型所必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在这20年间得到基本解决。”
王敏说,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完善制度和标准,着力构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高效配置、安全运营的坚强平台,支持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积极配合大型水电项目建设,构建连接我国西南水电基地和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提升电网配置和消纳水电的能力;加强风电并网标准、规范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大风电场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发布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有关意见和规定,进一步提供优惠并网条件,完善并网服务管理,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简化接入技术要求,加快配套电网建设,确保光伏发电及时并网、可靠输送和全额收购。”
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表示,公司近年来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大投入、加快电网建设,全力解决并网问题;优化调度、加大跨省区输电,保障风电全额消纳;加快新能源标准体系建设,服务行业发展;加大新能源科技研发投入,带动新能源创新发展;建成“两个中心、一个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及服务;出台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意见,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能源发展,张正陵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一是将新能源基地输电规划纳入国家电网专项规划,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扩大“三北”新能源消纳范围,保障全国新能源规划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出台促进新能源跨省区消纳的电价机制,适当提高新能源接网费用的补贴标准,对于大型新能源基地送出工程,单独核定输电价格,建立健全客户侧峰谷电价政策,提高客户消纳新能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