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低调,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易主了?

admin 62 2024-07-31 编辑

不再低调,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易主了?

  无制造,不强市

  近期各地陆续发布了统计公报,揭示了各产业的GDP信息。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十强城市已经迈入万亿级俱乐部。

  作为第一梯队的领跑者,深圳、上海、苏州率先跻身万亿工业GDP俱乐部。

  到2022年,这三个工业城市的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工业GDP)全部突破万亿大关,工业总产值更是集体迈入了4万亿俱乐部。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现有600多个城市中,仅有24个城市的GDP突破万亿,而沪深苏三市的工业GDP体量就已经超过了90%以上的地市。

  除了苏州、上海、深圳之外,重庆、广州、佛山、宁波、无锡、东莞、泉州也成功跻身十大工业城市之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十大城市中,除了重庆位于西部,其他城市均位于沿海地区,其中以广东、江苏为最。

  作为中国经济和工业的第一大省,广东共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个城市进入十强,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在制造业领域的底蕴和实力。

  虽然江苏省的GDP不及广东省,但工业增加值却与广东省几乎不相上下,苏州、无锡两市也成功进入了十强俱乐部,而南京、南通、常州的工业实力同样不弱,呈现相对均衡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这十大工业城市中的一些城市还在特定领域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例如,苏州在电子制造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佛山在智能家电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无锡则以机械制造著称,东莞的智能手机以及泉州的纺织和鞋业也在行业内外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这些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只是地级市,但正是因为没有省会或直辖市的资源集聚能力,这些城市得以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在特定领域中脱颖而出。

  谁是第一工业大市?

  作为我国工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城市,上海、深圳、苏州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竞争关系。

  长期以来,上海一直是这三座城市的领跑者,而深圳和苏州则各有所长。但是,最终这一格局被疫情这一超出预期的因素所打破了。

  据统计,2022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13万亿,首次超过了上海的1.08万亿,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大城市。

  深圳之所以成为双料工业第一大市,是因为其工业增加值的突破更能凸显出其工业实力。

  事实上,深圳在此之前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工业总产值榜首。不过,与总产值相比,工业增加值更具含金量,因为它需要扣除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更能准确反映城市的真实工业水平。

  深圳工业增加值的超越,标志着该市的工业实力已经得到了全面提升。

  深圳能够跃居为中国工业第一大城市,除了受到疫情的影响外,其早期的产业布局也在最近得到了回报。

  深圳长期以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在新能源时代的浪潮中,深圳却能够勇立潮头。以深圳总部的比亚迪为例,该企业堪称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搅局者,一年卖出180多万新能源车,超过了特斯拉勇夺全球第一的位置。

  受此刺激,深圳的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也呈现出狂增的趋势,今年增加了104.5%,成为稳工业的最大贡献者之一。

  此外,深圳还有着一项传统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趣的是,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著称,但却成为这项传统产业的贡献者。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了13.6%,远超4.8%的工业增速。尽管深圳本地没有石油资源,但是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在我国第二大海上油田——南海东部油田开采的石油,部分最终计入了深圳的GDP。尽管石油产业占比很小,但也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总的来说,深圳工业仍然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这些产业才是深圳工业的真正底牌所在。

  哪些城市更“工业”?

  衡量城市的工业属性,一个是看工业排名与GDP排名的差距,另一个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GDP的比重。

  以排名来看,哪些城市工业更胜一筹?

  在主要工业城市里,深圳、苏州、佛山、宁波、无锡、东莞、泉州的工业排名,均高于其GDP排名,凸显了这些地方作为工业大市的经济底色。

  与之对比,GDP十强城市里,北京、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都未能晋级工业十强城市。

  北京“落榜”,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国际创新中心,北京不以经济中心为追求,更不将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作为最早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之一,北京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为我国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以服务贸易为特色的中国服贸会最终落户北京,就是典型例证。

  若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谁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城市?

  根据统计,佛山、东莞、泉州工业比重超过50%,苏州、宁波、无锡超过40%,为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市。

  作为“世界工厂”的一员,佛山、东莞遥遥领先并不令人意外,两地的工业实力足以与广州相提并论,一个是智能家电的王者,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总部基地。

  上海、深圳占比为何相对较低?

  作为一线城市,城市竞争力必然是全方位的,主导产业不会集中于某一项,多条腿走路是常态。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工业之外,金融业、信息产业、航运贸易产业实力同样强劲。

2022年上海各产业增加值

  深圳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当纯粹的工业城市,但别忘了深圳还是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还是与北京旗鼓相当的数字经济产业重镇。

2022年深圳各产业增加值

  所以,无论上海还是深圳,并无“产业空心化”之忧。

  高新产业竞争力

  衡量一个城市的工业实力,不只看工业规模,更要看高新产业竞争力。

  随着大国博弈日益白热化,经贸战、产业战、科技战日益深化,先进制造业成了摆脱“卡脖子”的重要着眼点所在。

  哪些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实力更为强劲?

  过去几年,工信部先后发布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共有45个国家级集群。

  以城市来看,深圳以4个集群跻身榜首,上海、广州、苏州、成都、佛山、东莞、无锡以3大集群位居前列。

  在先进制造业“国家队”名单上,也不乏三四线城市的身影,如株洲、潍坊、宁德等等,这些城市或许经济总量不高,但在关键产业上,却有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力量。

  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作为引领者的角色相比,制造业单项冠军,则是制造业当家的中场力量。

  制造业单项冠军,指的是在某一细分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占率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代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市场活力。

  正因为这一点,单项冠军又有“隐形冠军”的称号,犹如扫地僧一般,默默无闻,却又举足轻重。

  目前,我国已先后培育遴选了7批118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宁波、深圳、北京、上海、苏州、青岛、广州、长沙、天津等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业大市,几乎不约而同提出“制造强市”的目标,以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为城市晋级的推动力。

  至于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北京,虽然完全不依赖制造业,但也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工业化仍旧方兴未艾,制造业依旧是经济重心,后工业化转型并不适合所有城市。

  即使强如广深,都不会轻易抛弃工业,遑论其他城市?

不再低调,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易主了?

上一篇: 电气中国:盘点低压电器行业
下一篇: 采煤玩起“高科技” 自动化采煤效率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