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冰火两重天 信息化领域谁是四万亿受益者?在投资的刺激下,铁路建设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带动了自动化企业的发展,GE亦参与了部分铁路的信号系统建设。此外,意大利的安萨尔多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以及国内的国翔、和利时、浙大网新等单位和组织均有望分得一杯羹。
“以往客户往往都要求先试用再签单,但现在签单容易多了,他们需要我们的产品。”12月2日,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研祥)董秘时超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研祥的工业智能计算机在地铁信号控制,以及公路、加油站收费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据时超介绍,公司近期已经感觉到了这些领域内订单的增加,例如在地铁领域,研祥刚刚和北京地铁4号线签署了一笔订单。
“铁路、公路等都是当前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点领域。”有信息化领域专家认为,在国务院确定“4万亿”投资的情况下,类似研祥这样的信息化提供商无疑也将因此大大获益。
但该人士强调,研祥样本并不能代表目前信息化厂商的全部,“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得到钱的和没有得到钱的,可谓冰火两重天”。
“有些企业连生产都顾不过来,对于信息化的投入又怎么加大?”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则道出了天平另一端的尴尬。
“4万亿”的受益者
“研祥今年的销售不错,没有冬天的迹象。”时超告诉记者。研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其收入为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8%,而其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则达7.7亿元。据相关人士预测,研祥全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约12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形势下,研祥业务的蒸蒸日上与“4万亿”背景下的投资不无关系。
“比如说铁路,研祥的控制系统帮助铁路实现自动扳道系统;另外,以前检测钢轨是否有裂纹是靠人工敲击来检测的,现在改成了用设备检测。在铁路的修建和改造中,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巨大。”时超说。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划,“4万亿”投资中比重较大的一块正是投资总额高达1.8万亿元的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工程。
另外,地铁也是城市交通下一步投资的热点,这也是研祥相关产品的销售对象。
在上述领域,嗅到“4万亿”投资商机的信息化厂商,并不仅有研祥。一位通用电气人士亦向记者表示,在投资的刺激下,铁路建设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带动了自动化企业的发展,GE亦参与了部分铁路的信号系统建设。此外,意大利的安萨尔多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以及国内的国翔、何利时、浙大网新等单位和组织均有望分得一杯羹。
除了基础建设之外,“4万亿”投资亦涉及到3500亿元的生态环境。据时超介绍,生态监测(比如,太湖的水质监测)、生产安全特别是煤矿安全也是下一步研祥业务的重点。
信息化厂商的蛋糕还体现在金融机构为加强信息安全而做的投入上。
此外,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在金融危机和“4万亿”投资的背景下,这份文件也被业内人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实际上,任何和安全相关的产品都会受到重视。2009年是安全年。”一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各个城市都在搞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的软实力成为了考量政绩的新卖点,而其中最容易体现的就是城市安全。“实际上,城市安全方面的投资将呈现井喷态势。”北京兴达讯数字指挥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卫东向记者表示,这也会成为信息化厂商争抢的蛋糕。“比如,在城市安全投入中,较大的一块是视频监控,全国各个城市在这一部分的投入不下一千亿元,估计还会扩大。”文说。
削减信息化开支的另一面
“4万亿”投资所带来的信息化蛋糕,并不是信息化厂商当前的全部写照。
“化工方面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出来,但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中向记者表示。
对于化工行业信息化的景象,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化工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一些化工企业中负责信息化的相关人士,相遇不言。
“他们没有什么话说,也没有什么好预测的。”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
据介绍,由于化工业的特殊性,其设备如果长期空置,会造成设备的锈蚀和损坏,因此必须保证开机,“比如一个生产氯水的工厂,由于氯水不好存储,也无法销毁,现在已经到了免费供货的程度,买家只要象征性地付点钱,就可以把货拉走。”相关化工行业信息化人士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不多的资金只能用于保证生产和设备,而信息化是首先要砍掉的开支,“在生存和发展之间,生存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面临信息化支出缩减的行业也不并不只有上文提及的化工行业,一些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制造业行业无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从事医药行业的江苏恒瑞的CIO王卫列表示,在金融危机和公司压缩开支的背景下,2009年,恒瑞用于信息化方面的资金也会大幅缩减近半。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CIO张孟青也认为,2009年信息化方面存在着压缩。
“在目前这样的经济状况下,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开支会有所缩减。”上海英孚思为公司的咨询顾问乔胜普向记者表示,支出缩减一半是完全可能的。
乔胜普告诉记者,许多企业在前几年大幅度上马信息化项目,带动了整个行业,但在今年危机突然来临之际,不得不进行大幅度收缩,对于不太紧急的项目会向后退,“不仅仅是资金,连人员也会出现了削减”。
乔胜普告诉记者,即使对于已建立起来的系统,维护成本也有可能受到削减,有许多企业以前把维护外包给别的公司,现在则改成了自己内部负责维护。
与大型企业动辄上千万的IT投入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同样也会受到影响。多家中小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目前公司的主要信息化支出在于,使用相关电子商务提供商的服务,而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这类平台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企业有缩减支出的打算,而对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目前普遍没有兴趣。
短期困难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在信息化面临冰火两重天境遇的同时,相关信息化厂商对前景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一位稍显悲观的信息化厂商向记者表示,“也许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显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部分厂商受益于4万亿投资的信息化厂商,可能能够渡过难关,但这一般集中于大型项目和金融、铁路等部分行业。而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为其他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厂商,则会面临订单减少、投入削减的情况。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该人士说。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近日在出席“2008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时就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扩展到了实体经济,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尤为突出。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下滑,环境和资源对信息产业发展的约束日益显现。信息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将进入平稳运行期。
但也有信息化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信息化厂商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推动产业增长方式变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机遇和责任。
“越是在危机时候,信息化越显得重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朱森第向记者表示。
软件厂商珠海天思总经理冷学华就认为,有的企业虽然可能会削减内部管理软件的开支,但是有可能增加进销存管理软件的投入,而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则会更多进行价格上的比较,这对那些具有成本优势的信息化厂商来说,也可能是一种机会。
12月7日,微软大中华区工商企业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潘应麟亦向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不进行信息化的企业将缺乏竞争力,而加强信息化则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强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权衡好短期困难和长期目标的关系,“一个聪明的企业需要抓住时机来占据优势地位”。